查看原文
其他

JACS:仿生策略实现Spirochensilides A-B和Abifarine B的发散式全合成

潜陶 CBG资讯 2022-10-17


导读:
最近,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(LUH)的Philipp Heretsch课题组受生源合成启发,以两次Wagner−Meerwein甲基迁移和Meinwald重排为关键反应,实现abifarine类天然产物Spirochensilide A、Spirochensilide BAbifarine B的发散式全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《美国化学会志》上(J. Am. Chem. Soc. DOI: 10.1021/jacs.2c05358)。

背景介绍和逆合成分析(Scheme 1):
三萜和类固醇类天然产物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生物活性,一直是科研界研究热点。2015年,兰州大学高坤课题组报道了两个新的萜类天然产物:(−)-spirochensilide A(1)和其C3位差向异构体(−)-spirochensilide B(2)Scheme 1)。这两个天然产物都是从秦岭冷杉(Abies chensiensis)代谢物中分离得出的萜类化合物(Org. Lett. 2015, 17, 2760−2763)。其结构上具有两个螺环结构,分别为一个螺[4.5]癸烷和1,6-二氧杂螺[4.5]癸烯。其C13位和C17位甲基分别由羊毛甾醇(lanosterol)的C14位和C13位甲基迁移得到。高坤课题组在分离文献中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生源合成途径:先环氧化发生Meinwald重排,再发生两次Wagner−Meerwein甲基迁移,最终得到(−)-spirochensilide A。但该生源合成途径存在争议。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(LUH)的Philipp Heretsch课题组通过查询一系列可能通过生源合成转化成spirochensilides类分子的天然产物后(abifarines类、neoabiestrines类以及一些未命名的天然产物),提出相反的生源合成途径。如Scheme 1所示,abifarine L(3)先发生1,5-氢迁移得到自由基中间体B,然后通过自由基-极性交叉(radical-polar crossover)转化成碳正离子中间体C,C先发生两次Wagner−Meerwein甲基迁移再发生Meinwald重排,最后转化成(−)-spirochensilide A。


(Scheme 1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

(图1, 来源:Org. Lett.


Spirochensilides A-B和Abifarine B的全合成(Schemes 2-4):
作者以lanosterol7)为起始原料,尝试模拟生源合成途径合成spirochensilides A-B和abifarine B。如Scheme 2所示,50%纯度的lanosterol经已知的乙酰化/Lemieux−von Rudloff氧化后除去杂质得到已知物羧酸88Ritter组报道的光催化脱羧烯烃化反应和硼氢化氧化反应转化成醇99通过筛选出的光促进PhI(OAc)2/NaI反应体系,经自由基-极性交叉策略,通过碳正离子中间体E发生第一次甲基迁移转化成化合物1010在四氯化钛酸性条件下发生第二次甲基迁移,得到化合物1111经DMP氧化-有机锌试剂进攻羰基-再DMP氧化得到化合物17。最后17在碳酸钾碱性条件下脱乙酰基和甲基以及烯烃异构化得到天然产物abifarine B(4)



(Scheme 2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
作者接着研究化合物11参与Meinwald重排反应的可行性。如Scheme 3所示,作者首先研究选择性C8-C9位环氧化反应,尝试了许多环氧化反应条件(mCPBA, MMPP, DMDO等),都只能在非理想的C14-C15位发生环氧化。因此,作者尝试通过卤代醇策略间接实现C8-C9位环氧化和Meinwald重排反应。最终得出在NIS/AgNO3/HFIP/H2O反应体系条件下,能先生成环状碘鎓离子F;然后其被水进攻发生SN2’反应得到碘代醇1414再发生SN2’反应得到C8-C9位环氧化化物15;最后15发生Meinwald重排反应,得到理想产物16(X-ray)



(Scheme 3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
最后,作者尝试将化合物16转化成天然产物(−)-spirochensilide AB。化合物16烯丙位直接氧化未能成功,因此作者转向通过生成内酯间接烯丙醇化。如Scheme 4所示,16经DMP氧化和Pinnick氧化,得到羧酸1717White−Chen催化体系下发生内酯化得到化合物1818和格氏试剂反应然后氧化,构建螺内酯环F,得到化合物1919经增碳和烯烃异构化即可得到天然产物(−)-spirochensilide A(1)。可能因为丁烯酸内酯环在氧化还原条件下不稳定,通过(−)-spirochensilide A进行氧化-还原反应会导致底物分解,未能得到(−)-spirochensilide B。因此,作者先通过氧化-还原转化将19转化成20,调整好C3位羟基构型,然后用类似的增碳-烯烃异构化两步反应即可得到(−)-spirochensilide B(2)



(Scheme 4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
总结:
总之,Heretsch课题组通过仿生策略实现Spirochensilide A、Spirochensilide BAbifarine B的10步、10步、7步全合成该全合成路线相比前人的路线更加简洁高效。

论文信息:
Biogenesis-Inspired, Divergent Synthesis of Spirochensilide A, Spirochensilide B, and Abifarine B Employing a Radical-Polar Crossover Rearrangement Strategy
Mykhaylo Alekseychuk,† Sinan Adrian,† Robert C. Heinze, and Philipp Heretsch*
J. Am. Chem. Soc. DOI: 10.1021/jacs.2c05358

原文(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):


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、解读前沿科研成果。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、高校招聘、不定期福利(现金红包、翻译奖励、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)有兴趣,那么,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,添加C菌微信(微信号:chembeango101),备注:进群

美国波士顿学院James P. Morken课题组JACS:铜催化烷基硼酸酯的立体专一性偶联反应ACS Catal:导向基和配体协同促进的炔烃高选择性反式氢化乙酰氧基化反应JACS:利用去对称化策略实现Myrioneurinol的18步全合成Angew. Chem. Int. Ed.:镍催化多组分连续还原偶联反应ACS Catal.:立体互补老黄酶催化C=C键异构化反应的不对称质子转移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